马海祥博客是一个专注于分享SEO优化、网站制作、网络营销和运营思维的自媒体博客!
马海祥博客 > 职场人生 > 职场法则 > 为何我那么努力学习,工作生活却依然毫无改善!

为何我那么努力学习,工作生活却依然毫无改善!

时间:2017-08-23   文章来源:马海祥博客   访问次数:

努力学习就可以进步,这个信念本身,就是很沉重的。越是把这句话当回事的人,生活中往往越是受到束缚,有压力,他们很可能会取得进步,但是,需要克服远远更多的阻力。

小时候我总听长辈和老师们循循诱导说:“笨鸟就要先飞,勤能补拙”、“只要功夫深,铁柱磨成针”。在大家眼里,勤奋又认真是永远正确的美德。

为何我那么努力学习,工作生活却依然毫无改善!-马海祥博客

我也觉得认真是很优秀的个人素质,在笔记本上还记了不少关于认真的名言警句来提醒自己。但有时我也作些反思,我的认真用到点子上了吗?为何我那么努力学习,可我的工作和生活却依然毫无改善呢!

1、盲目的认真比偷懒更可怕

说说我刚进入职场时因“勤奋”吃过的亏吧。记得当时我所在的部门每周一早上都要开一个小时例会,领导特别重视会议记录。

部门每个人都要轮着做会议记录,某个星期终于轮到我主笔了,心情紧张。身为一个新人,很渴望能把领导分配给我的每项任务都完美落地。

那次会议记录我高度重视。领导的每句话、同事的每次发言,我都密密麻麻认认真真地记在笔记本上。

领导要求当天会议记录必须要下班前发到她的邮箱里。于是我还加了个班,把笔记整整齐齐地打在word文档后恭恭敬敬地抄送到领导邮箱。

想不到第二天早上就被请到办公室问话,本以为的赞美变成了批评。

她说:“我知道你很认真,可是你知道这样做会议纪录会让人看到头昏眼花并浪费我时间吗?”

我顿感委屈,认认真真把每个人的讲话内容按照发言次序排列,一字不漏地记下来难道有错吗?

而且为了做好会议纪录我还专门买了支录音笔,比其他同事都认真多了。

可是接下来领导说:“你交出的任何文档,都要方便别人阅读而不仅仅排版好看。你的会议没有任何逻辑结构,让人看了只会觉得眼前一黑,心情烦躁。“

然后她发给我一份同事A上周做的会议记录让我参考。我一看,心服口服。

她把会议内容分门别类,用大小标题区分,大标题用黑体加粗引起注意,让人觉得逻辑结构清晰。

她是用了金字塔原理里的结论先行的方法来撰写笔记,这样写出来的会议记录就会让人看起来很轻松。

这份会议记录还有一个细节很亮眼,同事把文档设置好打印的标准格式,如果别人需要纸质版,直接打印即可。

这就是聪明人的做事方法,不盲目认真,而是讲究做事方法和效率。

难怪同事A平日做事总能得到领导的认可,每次部门会议都表扬她做事到位。

其实她平常也没有表现出很勤劳的样子,用四两拨千斤的力就能把事情做好,极少加班加点干活,不得不令人佩服她的做事素养。

2、有些人表面上认真,实际上是浪费时间

以前有一位坐在我旁边的姑娘,我封她为迟到大王。因为她每天上班都急冲冲,不到最后一刻不踏进公司大门。

一到公司她会先打开电脑,闭目养神1分钟,然后拿梳子理一下刚刚因为奔跑吹乱的头发,接着拿着水杯到茶水间倒热水,2分钟后坐在座位上吃面包早餐。

等她一切搞定后过了半个小时。其他同事已经处理完邮件以及做几个客户回访了。

她压惊完后终于开始工作了,但她每写两段文案就看一眼手机,手指在屏幕上滑来滑去。可想而知她的工作效率有多低。

有次我团队因为一个项目加班,看到她也在加班,可是她们团队的人都走了,只有她一个人留下,她在拼命地敲着键盘。一杯刚泡的咖啡放在桌面提神。

她跟我说,自己的工作量挺多,要经常加班才能完成,一脸无奈状。

可是跟她一样岗位的那位同事早就完成任务后下班了,因为人家不会每个五分钟看一眼手机,每天提前15分钟到公司,当然在上班时间能比她做更多的事。

一个员工不是加班加点就能证明他认真,也许那些能高效完成工作,早早下班的人才是又聪明又认真的干将。

就像我们上学时,有些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老是开小差,下课回家才恶补知识到半夜三更,以为自己很勤奋,理应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考试成绩出来比那些上课认真听讲,下课疯玩的同学差多了。

这就是勤奋没用到点上的假聪明,所有自以为是的认真都是自欺欺人,浪费时间精力,结果还不尽人意。

3、做事要有章有法

我欣赏那些认真又有巧心的人,他们做事总是有章有法,效率奇高。

比如我有个前同事,她是时间管理的高手,刷个牙洗个脸的同时都能挤出时间听喜马拉雅的音频节目,上班搭地铁也能在手机的word文档里把文章修改好。

她做事总是能遵循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则,把每件事分为“重要不紧急、重要紧急、紧急不重要、不重要不紧急”等四个级别来分配自己的时间。

在日常的工作里,她总是未雨绸缪地把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提前做好准备。

比如季度总结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但是她会每周完成做好总结以及数据分类,等到季末时,大家都在焦头烂额、加班加点地赶季度总结时,她却能轻松完成,顺便还能抽出时间来处理既紧急又重要的事情。

她每天开始工作前十分钟都会掏出笔记本,在空白页上画上四象限法则所用到的十字图像,在每个象限里分类出不同紧急重要级别的事件,然后当天的工作安排就按这个排序进行。

她是我见过的把四象限法则在工作上运用得又快又好的佼佼者,所以我私底下也葫芦画瓢地向她学习,工作效率进步了不少。

同事做每一件事,都总比别人高效又有智慧。所以领导总是对她另眼相看,高度重视。

公司委派给她的任务每次都完成得漂亮,客户对她得满意度是全公司最高。因为她帮客户写的方案又快又好,极少拖延,每次见客户总是能早到10分钟,让人感觉她既专业又认真。

又聪明又认真的人在他做的每件事里都透出慧光,他们擅长时间管理、讲究方法、从不浪费光阴假认真。

他们最能在职场里出人头地,最能在竞争环境里杀出血路,因为他们能在别人做一件事的时间里做成三件事,而且并不是因为他们比你聪明,只是比你懂得如何高效率认真而已。

罗振宇曾在《时间的朋友》里说,对于创业者,未来是时间之战,第一是帮别人节省时间,第二是帮别人把节省下来的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其实我觉得不仅是创业者,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时间的效率之战。

那些能高效利用时间,不浪费自己时间、不耽误别人时间,把时间浪费在专注上的人才是有智慧的认真者。

但愿你每天都能在忙碌的日光下还能高效地偷个懒,在高效的认真里能开出了花,结出了果。

4、很多人患上了知识焦虑症

我有个朋友,他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叮铃铃——早晨闹钟响起。他眼一睁,立马抓过手机,打开“得到”,倾听60秒罗胖教导。刷牙与吃早饭时,打开“喜马拉雅”,“完成了30分钟的音频学习。”

然后,他出门上班。地铁上,再点开“知乎live”“听了三个知名答主的经验分享。”中午吃饭与午休的时间,他又点开了“在行”,“抓紧学习了《如何成为写作高手》。”

下班路上,他又打开“得到”,“我在上面订阅了5个专栏。”吃完饭,上床,打开“直播”,“听了李笑来的《普通人如何实现财富自由》。”然后刘刚带着满满的充实感,终于无比欣慰地进入了梦乡。

他这两年很焦虑!

打开电视,看到别人英语流利如老外,他坐不住了,下了一个英语APP,走路、做饭都戴着耳机练习听读。

打开公号,读到《这个世界正在惩罚不学习的人》,他坐不住了,赶紧买回一摞书。

刷刷知乎,他又一声惊叹:“这个人的回答好专业好高深,我差太远了,不行,我得订他专栏。”

我问他:“你干嘛把自己弄得这么累啊?”

他一下说了三个原因:

“时代变化太快,担心自己的知识不够用。”

“别人懂的东西自己不懂,怕落后于他人。”

“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害怕自己被社会淘汰。”

他的三个担心,其实极具普遍性。

这个时代,很多人都像他一样患上了知识焦虑症。一天不求知,心里就不安。

何为知识焦虑症?就是我们对新的知识、新的信息和新的认知迭代始终有一种匮乏感,因为担心自己知识匮乏而落后于社会和他人,从而产生了一种心理恐惧。

“我不想被超越,更不想被落下,唯一能做的就是跟紧这个时代,更加快速高效的吸收和学习。”

但是学习又学什么呢?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分钟产生的信息量超过古时一千年,他说:“我不知道怎么筛选有用的知识。”

这也是一个时间短缺的时代,时间已成为世界上最短缺的资源,他说:“我不想把大量时间耗费在选择上。”

这更是一个急于求成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成功的捷径,他说:“希望短时间就能掌握某项技能。”

正在焦虑头痛时,“罗振宇们”出现了,用手一挥:“跟我来!”于是,知识付费诞生了。

何为知识付费?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付费,我就给你知识。

“你不知道怎么选吗?我帮你选。”

“你不想耗费时间学吗?我帮你读。”

“你不是想很快掌握技能吗?我嚼烂了给你。”

哇,知识付费竟然这么好,于是大家一拥而上。订专栏、订课程、订直播、订小密圈,很多人说:“生怕动作一慢,就被甩到行进队列之外。”

所以,目前知识付费用户已达5000万人。如今手机里没几个付费APP,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了。

5、人们总是期望遇到更好的自己

罗永浩说过一句话:“为什么很多人试图去为学习付费?因为他们期望转角遇到更好的自己。”但是,我们遇到更好的自己了吗?有个朋友讲过一段付费经历:

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他一共为知识花费了5000元:

在知乎上买了46次讲座,花了1500元。

在微信上买了21个讲座,花了500元。参加了一个写作培训班,花了500元。

在得到上买课程,花了约300元。

参加过两次早睡早起打卡群,花了100元。

购买了几个七七八八课程,花了2000元。

一开始,他信心满满,期待自己变好。谁知道一年半过去后,

“我除了白发多了几根、皱纹多了几丝、眼袋多了几两外,一点都没有发生变化。生活品质没有提升,工作没有加薪,旅游梦想没有实现……。”

这就是大部分追逐知识付费的人所得到的结果:“一开始,觉得很有启发很有用,看完的一瞬间觉得自己受益匪浅。可时间长了,我才发现:我的认知并没有由此而提高,我的思维并没有由此而升级,我的知识和技能依然在原地踏步。”

有段时间,和朋友一起聊天时,他嘴里经常冒出一大堆新名词:什么“跨界学习”啊?什么“认知升维”啊?什么“中矩思维”啊?

有一次,我问他:“你都哪里学的?”

他说:“付费APP上。”

那段时间,他特喜欢在社交场合表演,潜台词是:“你看,我学到了好多新知识。”

两年过去后,他终于消停了,不再逢人就满嘴喷新名词了:“学了一大堆新名词、新概念、新思维,看似什么都知道,其实一点卵用也没有。”

他这句话,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后,震惊世界,于是被很多大学邀请去做报告,爱因斯坦因此而被弄得疲惫不堪。

有一天,司机对他说:“你太累了,今天我帮你作报告吧?”

爱因斯坦问:“你能行吗?”

司机说:“我闭着眼睛都能背出来。”

那天司机上台,果然讲得滴水不漏。但刚想下台时,一位博士站了起来,然后提了一个非常深奥刁钻的问题。

司机不知怎么作答,幸好脑瓜转得快:“你这问题太简单了,我司机都能回答。”

爱因斯坦站起来,几句话就解决了问题。博士惊呆了:“没想到他的司机也远胜于我。”但在回去的路上,司机对爱因斯坦说:“我知道的只是概念,你懂得的才是知识。”

其实,我们就跟这位司机差不多,一付费一收听,就误以为学到了知识,其实离真正的掌握知识差了十万八千里。你以为买到的是知识,其实买到的是“知道”;你以为买到的是掌握,其实只是囤积了一堆“知道”。

6、大部分知识付费其实都是大忽悠

最近,也看到有人在网上发表文章声称:大部分知识付费其实都是大忽悠,总结下来,大概是从以下3个角度来分析的:

(1)、它传授的几乎都是碎片化知识

有个朋友特别喜欢各种“干货”知识,今天在这个公号看到“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干货满满,我要收藏起来。”明天在那个公号看到“高情商必须具备五个能力”,“干货满满,我得收藏起来。”就这样,他像松鼠屯粮一样囤积着。

但收藏的过程,就是遗忘的过程。

“有一天,我打开微信收藏,看到里面竟然有1000多篇文章,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收藏的,也不知道当时为什么要收藏这些文章。”

最后,他一键删了个干干净净。

如果你留心一点,就会发现,现在“知识付费”传授的多是所收藏的那种碎片化知识:

●它们往往是一堆结论而非逻辑。

●它们往往大量简化了推演过程。

●它们往往将多路径简化为单一路径。

●它们往往只告诉你表面事实,不告诉背后原理。

关于学习,有一句名言——你所接受的一切信息,构成了你的思维方式。

所以,长期接收碎片化知识将会导致:

●因为不成体系,所以容易遗忘。

●看待问题简单化片面化。

●思维与视野变得狭隘。

●难以进行复杂思考和独立思考。

所以,我们经常感叹:“学了这么多,就像没学过一样。”

乔布斯说:“你得到的知识根本称不上知识,充其量只是信息。”

在这里,我声明两点:

第一,我不是反对碎片化学习。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当然很有必要,但这与学习碎片化知识是两码事。

第二,我不是说碎片化知识一无可取。该什么时候去吸收碎片化知识呢?就是你对某个领域的知识架构已经建立好了,这时你可以借助碎片化知识来查漏补缺,丰富自己的认知深度与认知广度(具体可查看马海祥博客《日常精力分配选择决定了你的人生格局层次》的相关介绍)。

(2)、它传授的知识常常“药不对症”

蓝胖子写过一篇《知识付费得了什么病》,在文章里,他把“罗振宇们”称为“医生”,把患了知识焦虑症的人称为“病人”。

按照病情,病人分为三种:轻度病人、中度病人和重度病人。

这三种病人,分别对应职场三个阶段:执行阶段、管理阶段和方向阶段。

针对三种病人,医生正确的做法本应是——对症下药,分别开出三种不同处方,但真正的情况却是医生治病时极其粗暴:

“我不管你是哪种病人,我就开这一种药方。”

“单一内容面向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受众。”

这种粗暴治疗,于是引发了一系列不适症:

重度病人一看医生开的轻度药方就怒了:

“哇靠,这个阶段我早就度过了好不好。”

轻度病人一看医生开的重度药方就毛了,

“我就一个刚入职场的新人,很多基础能力和基础技能都还没掌握,你却要我去学马云的宏观视野和管理格局。学习毛啊,都不在一个层次上。”

彼之蜜糖,乃吾之砒霜。

(3)、它传授的知识“是未经你思考的”

“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我被震撼到了。我想起了我读高三时的一件事情,当时班上有一位后来考清华的学霸,他总结了一套高效学习笔记。我当时物理成绩位居下游,便向学霸取经:“借你笔记看看呗。

我把他的笔记完完整整地抄了下来,但是几次物理考试,我还是位居下游。

我说:“我都看了你笔记好几遍了啊。”

学霸说了一句:“未经你思考的知识是不属于你的。”我一下醍醐灌顶。

为什么我们学了那么多“知识付费”的知识后依然没有长进?因为这些知识都是“未经你思考”得来的。

罗振宇曾经讲过自己为何要做“得到”语音:“古时候有些有钱人,他们明明有一双眼,可是从来不看书,而是请人读书给自己听,从今以后,罗胖就是你身边的那个书童。这就是我的角色定位:我读完书,讲给你听。”

说得真好,但是我想问——有哪位大儒豪杰是靠书童读书给自己听而成功的?

跟各位分享一个令人绝望的事实:没人能代替你去努力,即使你花钱了。也没人能代替你思考,即使你花钱了。

爱因斯坦说:未经思考的知识不是知识。

7、如何治疗你的知识焦虑症

罗振宇有本书叫《我懂你的知识焦虑》。没错,罗胖确实十分懂你的焦虑,但他永远无法治好你的焦虑,他只会不断挑逗你,给你制造焦虑。

知道吗,比卖知识更高明的,是卖焦虑感。

关于知识付费,有两句话很见血:

“那些知识付费所贩卖的知识速成,其实质卖的不是某一领域的知识,而是一种‘让你感觉很努力’的幻觉。”

“(很多)知识付费向用户兜售的,实质上是一种精神慰藉,让你感觉自己随时随地都能得到些什么有用的东西,从而有一种收获知识的满足感。”

但这种满足感很快就会随时间而幻灭:

“听了一堆大神大牛们的分享,结果还是发现自己没有任何改变。”

付钱过后,你依然是你。于是,新的焦虑诞生了。为什么我学了这么多知识依然没长进啊?为什么我学了这么多知识依然是井底之蛙啊?

不明就里的你又陷入疯狂购买中:“那我就再订阅几个专栏。”“那我就再购买几次直播。”

就这样,你陷入了“焦虑—购买—焦虑—购买”的恶性循环中。

要想真正治疗你的知识焦虑症,首先你得弄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

第一,学习要有目标定位

我有个朋友最喜欢随大流:

看见别人学英语,他就跟着学英语。

看见别人学写作,他就跟着学写作。

看见别人学编程,他就跟着学编程。

…………

“学完,发现还是解决不了我的焦虑。”

你一定也发现了,他最大的问题是——用战术上的努力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什么意思呢?

就是他虽然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却不知道更好的自己是什么。所以,看见别人学什么他就学什么,今天学这,明天学那,看起来很努力,但实际毫无用处。

学习如同种地,在承包这块地之前,一定要有目标要有计划,知道要种何种作物,要达到多少产量,接下来才是为之辛劳耕作。

没有目标,一切无从谈起。

那如何寻找学习的目标呢?

●坐下来,写出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再罗列“这样的人”所对应的知识领域或技能。

●再把知识领域或技能细分成主要和次要的知识点。

你需要学习的知识体系图就出来了。目标一明确,方向一清晰,你就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嗡嗡乱撞了。

第二,学习要懂问题驱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段名言:

“如果给我1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弄清楚这道题到底在问什么?一旦清楚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这话什么意思?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最好的学习,都是问题驱动式的。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有一次,我问考清华的学霸:“你的学习效率怎么这么高?”

他说:“我从来不简单地去看书复习,我的学习都是问题驱动的。”

你不是不可以订阅得到专栏,不是不可以订阅喜马拉雅音频,但是在接受这些新知识之前,你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想学的知识点进行预先的学习,然后带着问题去听别人的课。

边听边对照,边听边思考,再把迷惑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然后再去搜罗体系化的书籍,从中找到解决这个迷惑的原理和方法,如此这样,你的学习才会变得高效。

第三,学习要懂系统深挖

谷歌董事长施密特说过一串数据:人类从直立行走到2003年的四百万年间,一共创造了5艾字节的信息,这个存储量相当于50亿部1G电影。

而到了2010年,人类每两天就会创造5艾字节;

再到了2013年,人类每10分钟就创造5艾字节;

再到今天,人类每1分钟就创造5艾字节;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得承认一个事实:不管你如何没日没夜的学习,你都赶不上知识的增长速度。

所以,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时代,最有效的学习并不是碎片化学习。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这话什么意思?就是说,拿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知识,纯粹就是一个大傻逼!

如今社会早已分工得极其精细,并且各个领域都在飞速发展,所以,最好的学习不是追求成为一部百科全书,而是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喜欢的一句话:“一味贪多求全的学习,不会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只会让你更加焦虑。真正成功的哪些人,都是在自己行业里专注只做好自己的事,经过多年沉淀,这才一鸣惊人。

所以,不用羡慕那些成功的人,他只是比我们更早的专注于一个领域而已。”

治疗知识焦虑的最佳方式,就是你能在某个领域上达到专业水平。

第四,学习要有致用出口

先讲一个富兰克林的故事。

富兰克林年轻的时候,只是一个印刷厂的学徒工,每天看到报纸印出来的时候,他就想:“有一天我的文字出现在报纸上就好了。”

他是行动派,想到了就做。他是怎么做的呢?

那时候,还没有专门的写作培训班,于是,他把报刊杂志上的好文章剪下来,再一句一句抄写在一张张纸条上。抄完之后,把原文放在一边,然后再把这些纸条全部打乱,让自己把这些话按照顺序排列下来,很多次排列之后,他就弄懂了文章的结构。然后,他又把难度提高一个档次,让自己把文章一句一句默写下来,很多次默写之后,他就懂得了如何运用文字。终于有一天,他的文章出现在了报纸上。文章见报后,更加激发了他的写作兴趣,于是他天天奋笔不休,终于成为大文学家。

讲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你一个道理:

当你系统地学习一个知识后,你必须为这个知识找到一个或多个致用的出口,只有让知识频繁地得到“致用的锻炼”,知识才能真正地转化成为长在你身上的本事。

为什么有些人学了很多知识毫无用处?因为他没有找到稳定的输出系统。

8、你真的懂得学习吗?

当我们都在为求知求学而焦虑时,“罗振宇们”来了,他隔着屏幕向我们伸出胖乎乎的大手:“世界末日没什么好怕的,都跟我来。”

于是我们就登上了知识付费的这条船。但在我们积极掏钱的时候,“罗振宇们”永远不会告诉你一个秘密:

主动学习远比被动学习重要。

系统学习远比碎片学习重要。

向内学习远比向外学习重要。

专业学习远比跨界学习重要。

这就是写这篇稿子想告诉你的一点真相。

我不反对知识付费,但我反对鼓吹知识速成。

我不反对碎片化知识,但我反对神化碎片化知识。

求知这件事情,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此时,我想起了一个段子:“如果你每天还在看耶鲁公开课,上3W咖啡听创业讲座,知乎果壳关注无数,36氪每日必读,对马云的创业史了如指掌,对张小龙的贪嗔痴如数家珍,喜欢罗振宇胜过乔布斯,逢人便谈互联网思维……那你应该还在每天挤地铁。”

马海祥博客点评:

世上的努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清醒”的努力;一种是“不清醒”的努力。

其区别就在于“努力者”的主观意识层面是否明确且清晰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自己想要达到的是一个怎样的方向或目的?

本文发布于马海祥博客文章,如想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摘自于http://www.mahaixiang.cn/zcfz/1965.html,注明出处;否则,禁止转载;谢谢配合!

相关标签搜索: 工作   生活  

上一篇:从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体会到的职场潜规则
下一篇:人生有一种悲剧叫错把平台当本事

您可能还会对以下这些文章感兴趣!

  • 面试那些事儿:吐槽3个月11家公司的扯淡面试过程

    话说在不知不觉中2年的创业过去了,随着项目的盈利能力越来越弱,基于生活的压力,不得不暂停创业的步伐,回归到找工作的路程。于是,也就有了这两三个月长期找工作的心得体会。 前前后后,三个月时间,面试了10家左右,至此就心情的回忆,花个八小时,一次性把所有公司……【查看全文

    阅读:2454关键词: 面试那些事儿   面试吐槽   扯淡面试   面试过程   面试   日期:2013-09-02
  • 30岁职场人士必看的人生规划指南

    在最近一年的职业规划咨询过程中,我明显地感觉到30岁以上人群对于职业生涯规划需求的迫切性,也正是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得以清晰地洞察到,时间点的把握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如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大学毕业,到你的而立之年,这个时间已经足够长,让你有足够的机会去了解……【查看全文

    阅读:2842关键词: 职场人士   人生规划   职场指南   职场人生   职场   日期:2014-09-04
  • 职场生涯之求职者的分类及员工的筛选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职场上就流传了这样一种说法,说这个季节正是换工作、跳槽的最好时候。不知道是这种说法的魔法起效了,还是这个季节正是职场人士躁动的时候,突然感觉周围的很多同事开始换工作了,部分没走的也开始为自己的下家做打算了。于是公司也就开始张罗着开……【查看全文

    阅读:1022关键词: 职场生涯   求职者的分类   筛选员工   求职者   日期:2013-05-25
  • 职场新手该如何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效率是先把重要的事情优先排序来完成,好的整理习惯是可以提高效率的,当需求很多的时候是可以通过整理需求有条不紊的进行,只要了解哪些是重要和紧急的事情,就能轻松的决定先处理什么,这个相当于是做项目管理的事情,要善于管理自己的工作。效率是由综合因素影响的,……【查看全文

    阅读:1048关键词: 职场新手   工作效率   职场   日期:2014-09-18
  • 从实习生升职到运营总监的真实历程及感受

    尽管人们很容易把显赫出身和良好人脉归结为今天许多位高权重的管理层们获得现有成就的原因,但是并非所有的企业高管都拥有先天的优势条件,实际上,有不少知名的首席执行官都是从底层起步的。我之前在国内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做社区运营,在运营岗位5年,期间用户从几万……【查看全文

    阅读:5604关键词: 实习生   运营总监   日期:2016-01-07
  • 苦逼IT工程师的一天真实工作状况记录

    对于不了解IT行业的人来说,IT工程师是多么牛逼的一个岗位呀,时常会被人吹捧为IT精英,互联网的高端人才,可当你在现实生活中去了解真实的IT工程师的工作时,才发现,原来这也是一个很苦逼的工作呀!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活过得充裕,一辈子都能在衣食无忧中度过,这样的……【查看全文

    阅读:5663关键词: 工程师   it工程师   日期:2015-05-03
  • 给应届毕业生的一些面试建议

    无论是哪一种面试,主要就看三个方面:现在能力如何?未来潜力如何?人品如何?第一个因素是最重要的,因为后面两个因素有太多的人为判断因素,无法量化。对于现在能力如何是很难有大的改变,后面两个因素是可以短时间做一些准备的。面试的时候,记得带三样东西:一份简……【查看全文

    阅读:2572关键词: 应届毕业生   毕业生   面试建议   面试   日期:2014-05-21
  • 26岁营销总监写的一封辞职信

    某企业,曾花了半年时间,到另一家著名企业去挖来了一位营销总监。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这位年仅26岁的营销总监就把工作搞得有声有色颇有成绩。然而,就在大家都普遍看好这位年轻的营销总监时,他却毅然决然地辞职而去。这又是为什么呢? 在此,我将这位营销总监的辞……【查看全文

    阅读:800关键词: 营销总监   辞职信   营销信   总监辞职信   日期:2013-10-18
  • 求职面试中最常见问题的回答技巧及注意事项

    面试是公司挑选职工的一种重要方法。面试给公司和应招者提供了进行双向交流的机会,能使公司和应招者之间相互了解,从而双方都可更准确做出聘用与否、受聘与否的决定。一分钟的自我介绍,一段简短的自我评价,短短的几十秒或几分钟,你该如何将自己最为闪耀的一面展现给……【查看全文

    阅读:28958关键词: 求职   面试   面试常见问题   面试回答技巧   面试注意事项   日期:2014-05-09
  • 网络公关案例解析:如何选择你的对手?

    最近发生的两个事件对于广大在企业内做公关的朋友来讲,都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案例,错过了今天,以后可能再也赶不上这么好的案例比对了。头一件事儿,就是阿里公关团队对知名自媒体人葛甲开火了。第二件事是奇虎360与百度的ROBOT协议案,法院一审判决,认定奇虎360赔偿百度公……【查看全文

    阅读:562关键词: 网络公关   公关案例   案例解析   对手   日期:2014-08-09
↓ 点击查看更多 ↓

互联网更多>>

SEO优化 更多>>

2013年的最后一次谷歌PR值更新终于来了 医疗集团网络部搭建和运营的初步方案